Recently added item(s) ×

您的購物車中沒有商品

常見Q&A

  • 急性過敏與慢性過敏有什麼不同?

    急性過敏症狀快速、猛烈,一經碰觸或食入約30分鐘內就會有過敏反應,一般人有時藉由自身經驗知道自己對某些食物過敏。慢性過敏與急性過敏不一樣,在接觸或食入後約24-48小時(甚至72小時)後,才發生慢性過敏症狀,慢性過敏的症狀通常較為複雜,所以很難準確回推3天內吃過或接觸過的事物,再加上現代人飲食複雜化(一道菜可能有5-6種食材),要掌握慢性過敏原因,只能靠檢測得知。

    晶片式過敏原檢測的價值為何?

    醫院的傳統過敏原檢測,僅做急性過敏,品項又少(最多36種),且依患者自身經驗就可以大致掌握。加上傳統過敏原檢測無法提供完整後續建議,價值自然較低。凌越的晶片式過敏原檢測則完全不同,不僅完整評估急性與慢性過敏,且檢測品項最多(達123種)。凌越過敏原檢測之價值: 1.完整了解個人體質。 2.提供個人專屬的健康(低敏)飲食建議。 3.能改善過敏體質、提升健康。

    目前凌越生醫的過敏原檢測品項是業界最多嗎?

    是的。不論急性或慢性過敏檢測,都是業界品項最多。凌越根據台灣常見的食物挑選出可以涵蓋95%以上過敏人口的食物過敏原。目前提供急性過敏品項最多123項與慢性過敏品項101項,並包含中藥類別品項。

    目前過敏原篩選的準確度如何?

    目前收集到的陽性控制血清之臨床實驗結果,其正確性與特異性高達百分之九十,與市面上現行過敏原檢測系統並駕齊驅或超越,並且更節省花費、提昇效率。

    過敏原檢測多久需要做一次?

    至少要做一次,如同身體健康檢查一般建議一年做一次定期檢視過敏管理成效,並與醫師討論調整改善方向。

    小孩幾歲時適合做過敏檢測?

    一般小孩做過敏原檢測會建議3歲以上較適合,原因是3歲以上孩童吃的食物種類較廣也較齊全,做檢測才較具價值;但若是小於3歲的兒童,如有明顯過敏症狀也可做此檢測。

    對不曾碰過的食物,能測出對此食物過敏的嚴重度嗎?

    不行。原理跟3歲以下兒童相同,不曾碰過的食物,就不會有第一次接觸的致敏化,也就不會有之後的過敏反應,故建議一種食物要吃過幾次之後,才測得出會不會對此食物有急性或慢性過敏。

    懷孕婦女可以做過敏原檢測嗎?

    懷孕全期、產後哺乳期皆可。建議於懷孕16週內做檢測,幫助最大: 1.能降低母親個人過敏的發生。 2.減少胎兒成為過敏兒的風險。 3.提供哺乳期的低敏飲食建議。

    每個不同階段做的檢測結果會相同嗎?

    不盡相同。隨生活或飲食習慣的改變,長期避免接觸該項過敏原,或是接受藥物治療時,就會造成IgE、IgG濃度的下降。另外,當受試者接觸到新的過敏原時,也可能出現上次檢測沒有,但這次卻檢測出新的過敏項目。所以建議有過敏體質的民眾最好能每年檢測一次,以持續監控過敏現象。 (舉例:今天做跟3天後做,檢測結果可能幾乎一致;但若比較今天跟數個月後的報告,其檢測結果可能會有較明顯之差異。)

    為什麼要做過敏原檢測?

    過敏是因為人體對特殊物質過度的抵禦反應,而引發過敏的物質即稱為過敏原,加上台灣的氣候溫熱,與環境生態的汙染,讓過敏病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近年來的統計,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大幅增加,因此若有提早發現預防過敏,將能有效改善與控制。

    診斷方式

    過敏病史:評估家族是否有過敏病史,如有過敏病史,易有過敏體質的機率也會提高。

    理學檢查:因過敏疾病的反應,在理學檢查上也會有所不同,例如過敏性鼻炎,容易有黑眼圈,跟下眼瞼紋,也因嚴重鼻塞導致需要由嘴巴呼吸,甚至鼻黏膜腫脹,併發鼻竇炎,也可能產生中耳炎,或嗅覺失靈,導致睡眠品質不佳;氣喘容易有呼吸哮鳴聲或呼吸困難、胸悶、夜咳等症狀;異位性皮膚炎則會有乾燥、脫屑、紅疹、甚至皮膚發膿,所以以簡單的自我檢測,也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有過敏體質。

    抽血檢查:可詢專科醫師做過敏性血球、過敏性蛋白、及過敏原定性篩檢。一般過敏體質的病患,過敏性血球與過敏性球蛋白(Ige)的指數會上升。

    過敏自我檢測 

   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氣喘 過敏性皮膚炎
    ( )打噴嚏 ( )咳嗽 ( )皮膚乾燥
    ( )流鼻水 ( )喘息 ( )皮膚發炎(流膿水長期呈鱗片狀)
    ( )鼻水倒流 ( )胸悶 ( )頸部四肢的折合上產生紅腫
    ( )鼻塞 ( )胸部發出聲音 ( )皮膚對稱性發作起丘疹
    ( )頭痛 ( )呼及急促 ( )皮膚起紅斑疹或濕疹或蕁麻疹
    ( )夜咳 ( )呼吸發出哮嗚聲  
    ( )眼眶周圍皮膚癢    

    根據統計, 約90%過敏性氣喘病,約30%過敏性鼻炎,70%過敏性皮膚炎由塵蟎過敏原引起。 很少人注意到結膜炎、中耳炎、濕疹等疾病亦可能因塵蟎過敏原所引起,當家中有人經常性咳嗽、鼻炎、感冒久久不癒或其他過敏症狀,應進一步做塵蟎過敏原檢測,找出真正致病因子,做好防過敏原措施。

    如您檢測結果有以上症狀就有可能為過敏患者,建議可詢問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測,提早預防及治療。

  • 做檢測前須要禁食嗎?

    隨時都可抽血檢測,正在過敏發作(最佳時期)時也可抽血檢測。不需要刻意禁食,但若同時有做其它檢驗,請遵照醫師醫囑。

    檢體如何抽取?多少量?送檢體的過程該注意哪些問題?

    檢體由合格檢驗師利用針筒或採血器抽取,每次約1-2ml,送檢時需標明採血日期、病歷號(來自醫院或診所的檢體)、姓名性別、送檢單位、所要檢測的項目與送檢單位連絡地址與電話。送檢時應以低溫4℃或-20℃運送,以確保檢體之免疫球蛋白E不會因高溫而被細菌或是酵素分解,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。

    送檢流程中,會有影響報告準確的可能性嗎?

    會的。有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:
    1.採完血未冷藏,放置常溫時間過久(如: 1-2天以上),會影響血清品質、準確性。
    2.抽血過程中,若有嚴重溶血狀況,報告值可能會有些微偏差(小於10%)。
    3.採血量過低(如: 0.5c.c.以下),若使用含抗凝劑(液體)之採血管,會有稀釋效應。
    4.採血管汙染,可能劣化血液品質(長菌、異常訊號…),影響報告準確度。

    多久可以看到報告?

    一般3-5個工作天(不含星期六、日)即可拿到報告,包括紙本與電子檔。
  • 檢測報告與病患臨床過敏反應症狀會有差異嗎?

    有可能。檢測數據的高低,不絕對表示過敏症狀的嚴重程度。例如報告結果數值顯示中度過敏,但有可能病患臨床表現卻很嚴重,所以數值結果跟臨床表現是可能會有級數上的差別(血清檢測法皆如此)。

    經過治療或避免接觸後,total IgE與specific IgE 是否會下降?

    會,當受試者長時間沒有接觸該項過敏原時或經過減敏治療,體內IgE濃度就會下降至正常值,可能因此而檢測不出過敏反應了。

    過敏檢測報告與保健食品有什麼關聯性?

    檢測報告結果是過敏體質者,除了飲食要做修正外,建議可以: 1.服用具調節免疫功能之益生菌,來加速過敏症狀的減輕與發作頻率。 2.多攝取Vitamin C,以緩和過敏症狀的表現。 3.對中藥品項有過敏表現者,建議不要過量攝取含此中藥品項的保健食品, 以兼顧保健品的療效與減少副作用表現。

    過敏原檢測含中藥品項的功能及必要性為何?

    中藥入膳已成國人飲食習慣,過量及不當的食用中藥,可能會導致過敏症的發生(尤其對中藥品項有過敏傾向者)。所以,含中藥品項的過敏原檢測,不僅能提供健康飲食建議,也可以幫助中醫師對於中藥的精準運用。

    素食者,對肉類品項是否有可能顯示為陽性?

    有可能。因許多非素食成分可能會以添加劑形式(如:奶、蛋…)、或藥品保健食品成份(如:膠囊…)出現,所以,如不特別留意,仍有可能食入。另外,有些品項之蛋白質特性相似(如: 塵螨-蟹、蝦;牛奶-牛肉…),雖無食用,有時仍可能有些許反應。

    有一些測出來過敏的食物其實平常就不常吃了,甚至很久沒碰過,但為何測結果卻是陽性反應?

    1.常見原因: 有些食物(如: 奶、蛋、小麥、堅果…)常以添加劑形式,添加於各式食品內(甜點、麵食…),也許量不甚大,卻足以造成過敏。 2.次要原因: 有些同類別的食物(堅果類、瓜類、十字花科-高麗菜、花椰…),因具有部份相同蛋白質。所以,對於某過敏者,也許相同類別的某食物已許久未食,有時卻因食用其他同類食物而產生交叉反應,這時要注意此過敏者,對這類食物多種過敏的機率較高。 3.偶見因素: 對於素食者來說,如檢測結果: 蝦、蟹、魚、豬肉過敏,豈不令人不堪,其實: 蟹蝦與塵螨皆為節肢動物(共同蛋白),有塵螨過敏患者對蟹蝦也會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;另外,許多保健食品、藥品、膠囊也含有動物性成分,如:動物性膠囊(豬皮、魚皮)、維骨力(蟹、蝦)、保健食品(動物性成分)... 4.過敏的嚴重程度(數據、症狀),不只與此食物的攝取量有關,也與個體對此食物的敏感程度有關,如: 高敏感個體*低攝取量=過敏 或 敏感個體*高攝取量=過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