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性疾病的發生(中老年)
抗疫居家勤打掃 防疫降敏不苦惱
2021年5月19日政府因應嚴峻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,將全國防疫警戒升級為第三級直到7月27日,很多民眾長期以來的工作習慣與生活型態也開始改變,您知道這樣的變動導致常見過敏原的比例也悄悄隨之不同了嗎?
過敏管理若得當 新冠肺炎不可怕
2019年底迄今,新冠肺炎爆發,嚴重衝擊民眾日常生活及醫療量能。面對新冠肺炎,有過敏的民眾心中都有很多的擔憂:



春夏交替,過敏旺季要注意,隱藏威脅在環境
凌越生醫根據2021年4-6月慢性食物過敏檢測統計數據:十大慢性食物過敏原依序是黃豆、腰果、小麥、蛋黃、鰻魚、花生、蘿蔔、奇異果、鳳梨、綠豆。慢性過敏食物內有接近半數為穀物/核果類,在日常飲食中需多加注意有添加相關食物原料的再製品,例如調味常用的醬油、烘焙製品、日常點心等。
為什麼要做過敏原檢測?
過敏是因為人體對特殊物質過度的抵禦反應,而引發過敏的物質即稱為過敏原,加上台灣的氣候溫熱,與環境生態的汙染,讓過敏病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近年來的統計,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大幅增加,因此若可避開過敏原,可以更有效率降低因過敏產生之不適症狀,更有效地治療過敏症,最重要的步驟是要找出過敏原因......